财新传媒
2013年01月21日 08:45

谁之世界历史,何种中国时刻?

谁之世界历史,何种中国时刻? 中国文明复兴促成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日期:2013-01-21 作者:任思蕴;李纯一 来源:文汇报
  • 图片作者:莫非
  • 图片说明:图/莫非
  •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 中国文明复兴促成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未来10年的中国与世界”系列访谈本周的话题是“未来10年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如果从文明的角度看,10年只是瞬间,但对一个人、一代人来说,10年又非常重要。如今,“世界历史的中国时...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8日 19:05

刘再复、许纪霖谈莫言

采访: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薛莉 实习生:陈亦珈

【编者按】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东西方学界争议声不断。FT中文网就此采访了旅美学者刘再复教授与中国学者许纪霖教授,请他们就一组相似问题作答。刘再复先生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许纪霖先生从知识分子人格的角度,对莫言获奖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为解读“莫言现象”提供了多维视角。我们将他们的回答整理汇编于下,以飨读者。

FT中文网:莫言获奖,以及莫...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2日 20:58

一代知识人的梦想:贺周有光老先生一百零八岁华诞



刊载于《新世纪》杂志2013年第2期

1978年的夏天,我与周有光老先生在北京他的家里曾有一面之缘,模糊的记忆中,那是一位乐观和蔼的学界长者。35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刚入大学的年轻人,步入了知天命之年,然而一百零八岁的周老,还是那样的生气勃勃,洋溢着生命的智慧。

周老出生前的一年,绵延了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划上句号,传统士大夫因此失去了制度的根基,走向历史的终结。而周老出生的1906年,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知识人诞...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08日 14:55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道德

 

刊载于《信睿》杂志2012年12期

 

近几年中国崛起,世界瞩目。尤其是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整个西方世界似乎趋于没落,但中国好像是风景这边独好。 但网络上也流传着一句话,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形势大好、秩序大乱、人心大坏的时代。

过去讲天地良心,那些公认的坏事不能做,做了之后会被雷公霹死,死了会下地狱,现在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我死之后,谁管洪水滔天”。无良商人制造毒奶粉、毒馒头、毒胶...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8日 15:54

《中欧商业评论》对许纪霖的采访录

专业精神就是信仰

中欧商业评论201212月刊总第56


 

葛雪松(本刊编辑)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你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如何从富强向文明的转变。今天的企业家阶层掌握着大量的物质资源,许多人却并不具有过去贵族阶层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追求。怎样看待国人富裕之后的精神状况?
许纪霖:从欧洲历史和中国近代的历史看,资产阶级最初都不是贵族而是暴发户。尽管有一部分人是从贵族阶层里分离出来的,但更...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8日 14:57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增订本)》出版

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增订本)

                            许纪霖著  中华书局201211月版

 

增订本后记

 

《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五年前由中华书局出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竟然受到了读者的热忱欢迎和书评界的颇多好评,前后印刷过两次,印数在一万册以上,如今在市场上基本脱销。该书还入选了《深圳商报》评出的“2007度十大好书”,并在2008年获得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第四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奖。这些超出期待的荣誉,除了对...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5日 10:42

我只对“未来”负责——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我只对未来负责——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记者邓世杰

  当前教育如何走?


  南方教育时报:20099月您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我虽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那时候您还对局部性的教育改革很乐观, 到了20109月您说中国缺的不是反抗的话语,而是反抗的实践。而自己没有勇气与社会决裂”“面对现实,有一种无力感。这两件事为何前后这么大的反 差,随着您对中国教育越来越深的理解和批评,...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13日 16:52

许纪霖:这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我坐了两个小时车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和许纪霖先生谈了两个小时,再坐两个小时车回上海市区。摇摇晃晃的车程中,脑海闪烁着许纪霖笔下大时代中知识人的形象。而对许纪霖影响至深的王元化先生和张灏先生,我都有幸采访,不免心生感慨。

许纪霖回忆1980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光,对理想主义依然充满深情。他在1996年以史铁生为例写了《另一种理想主义》一文,后来成了他的一本自选集的书名。他很欣赏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8日 21:03

鸡蛋与高墙:莫言的双重人格

  许纪霖

      时光倒退二十年,没有谁能够想到,从胶东半岛的高粱地里,会走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当今中国文坛的怪才、鬼才,他的中国式魔幻现实主义,像江南style一样,让洋人见识了东方文学的“他者”。他的得奖,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诺奖宣布的那个不眠之夜,有多少国人欢呼,又有多少国人不服:为什么偏偏是莫言,而不是村上春树? 拿莫言与村上相比,如果仅仅以文学的理由,或许见仁见智,然而,争...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04日 21:39

许纪霖:帝都与魔都:近代中国双城记中的知识分子

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年11月4日

  近代中国读书人的活动空间,有一个不断城市化的过程。随着沿海通商口岸城市的崛起,大量的新式学堂在城市出现,无论要接受新式教育,还是谋 求新的发展空间,士绅都不得不往城市迁移。知识精英的城居化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传统士绅之所以有力量,乃是扎根于土地,与乡村“权力的文化网络”有 着密切的血肉联系。晚清以后,精英大量城居化,移居城市以后的知识精英,逐渐与...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9日 10:59

许章润:思潮好比情人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6日 23:00

我为什么批评莫言?

许纪霖

    我个人不喜欢莫言的文学风格,但我知道,有不少专家和读者热爱他。超越个人的品味偏见,我愿意承认,他是当代中国的文学巨人。

   一个文学家不仅以作品说话,而且也以自己的人格见世。文学家可以超越政治,但不可以超越道德。我这里说的道德,乃是忠诚于自己的文学信念和价值信念,那是一种善的德性。如果莫言像一些左派作家那样,真诚地信仰《讲话》的精神,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虽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同...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2日 12:58

第三届思勉人文跨学科研究生论坛日程

第三届思勉人文跨学科研究生论坛
中国文化认同与人文社会研究的本土化

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2012年8月25-27日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一)日程

8月25日
开幕式(14:30-17:00,人文楼5401冷战中心)
开幕致辞
名家演讲——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新天下主义与现代中国认同”

8月26日
研究生讨论专场【具体议程见(二)】
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00
第一分会...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06日 08:49

推荐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教育的意义 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王安忆  

  同学们:

  下午好。在这个庄严美好的时刻,能够代表导师们作一个发言,感到荣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你们更上一层,完成学业,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为你们高兴,更是羡慕你们。我没有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是我终身遗憾,也因此对学府生活心向往 之,可说是个教育信仰者。请不要把我当作一个在大学门外完成教养的范例,事实上,倘若我能在学府...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19日 19:04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大学

著名学者许纪霖为上海科学营营员解答困惑: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大学
作者:俞陶然 实习生 吴盛佳
《新闻晚报》2012年7月18日

对高中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专业是一个重大问题,是凭自己的兴趣选择,还是看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状况?在本周举行的由上海市科协等主办的 “上海科学营”活动中,著名学者、华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做了一个讲座,在回答营员提出的这个困惑时,他表示,“...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22日 08:00

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有这么样的公共文化

许纪霖谈“法国高考”: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有这么样的公共文化 “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作者 早报记者 田波澜   发表于2012-06-22 00:54 许纪霖教授由法国“高考”考题和南科大复试考题谈论基础教育中的应试话题。

  许纪霖教授由法国“高考”考题和南科大复试考题谈论基础教育中的应试话题

  “有什么样的考试, 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

著名学者许纪霖

  2012法国“高考”哲学考题

  法国时间6月18日上午8时,法国334464名报考普通类高中毕...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20日 20:34

“个人、国家与天下:现代认同的多重维度”学术研讨会日程

“个人、国家与天下:现代认同的多重维度”学术研讨会
        2012年6月23-25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台湾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6月23日(周六)上午

开幕 9:00-9:15
地点: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持:刘擎;致辞:许纪霖、萧高彦

第1场报告与研讨 9:15-10:45
地点: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
主题:传统与现代
主席:刘擎;评论人:黄乐嫣...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7日 22:58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研究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研究
南方都市报   2012-06-17
作者:许纪霖

    《天下得失:蒋介石的人生》,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42.00元。

   
    近年的读书界,流行的是“民国热”。民国热有两个热点,一个是“民国范儿”———那些民国的文化精英,另一个就是蒋介石。海峡两岸的行情常常倒着走,当老蒋在台湾逐渐被人忘却的时候,这边对他的兴趣却日渐浓郁。特别是近年蒋介石日记在胡佛研...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11日 14:31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许纪霖教授谈学院知识分子如何面对体制化

发表于《南风窗》2012年第12期

当今中国大学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急剧体制化进程,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曾经大喝一声“大学不是养鸡场”,来批评大学在学生培养体系方面的异 化,而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大学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分子追名逐利的“名利场”,所谓“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现象触目皆是。学术似乎不再是一 种韦伯所言的神圣的志业,而仅仅是为稻粱...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06日 10:21

上世纪末的《读书》与读书人

■许纪霖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对许多人来说,读书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难想象上个世纪末国人读书的盛况。书店永 远是熙熙攘攘的,好书、畅销书还要托熟人抢购。就在全民读书的热潮中,成就了一本《读书》杂志。《读书》对读书人的重要性,可借用当年的主编沈昌文先生的 一句名言:“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不读《读书》!”

  《读书》为何如此传奇,为何有神话般的过去?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扬之水日记 《<...

阅读全文>>